【光明艺评】经典民间故事为网络动画插上文化之翼******
近年来,一批优质网络动画作品,以丰富多样的形态、活泼新颖的手法,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网络受众的观赏需求。这些作品,以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骨架、以现代审美理念为血肉,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,巧妙融入网络动画的视听表达中,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探索出新的内容载体,也为网络动画高质量发展,摸索出新的精神增长点。
在大胆突破表达方式的同时,网络动画创作者坚守民族审美风格,着力于用纯熟的视听手段营造醇厚隽永的中国美学意境。《中国好故事》中的《高山流水》篇,在古典意象中,讲述“独美非美,孤乐非乐”的知音之叹。《狐桃桃和老神仙》在水墨画风中,融入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内容。这些作品在经典民间故事与中华美学风格的融合上颇显巧思,获得了受众的追捧和业界的肯定。
以IP思维阐释经典故事,建构古今通联,彰显时代价值,是当前文艺创作的有效路径。网络动画创作者积极通过IP开发的思维路径,在经典民间故事中发掘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,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对话。例如,《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洞光宝石的秘密》,在普及传统知识的同时,让成长、友情、责任、梦想等教育理念,潜移默化地浸入观众心中,放大了经典的文化魅力。
接下来,我们应继续发挥网络动画制作周期短、体量灵活、成本可控的优势,拓展题材空间,深化思想内涵,探索将经典民间故事中承载的主流价值理念,以更加适合的方式传播开来的路径。
(内容摘编自《光明日报》2022年11月30日15版,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,李璇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)
2023年春节去哪里?“看展热”成为年俗新体验(2)******
12月6日,“郁郁乎文哉”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展,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、山西博物院、晋国博物馆的文物170余件(组),以玉器为主,辅以少量的青铜器和金器。两大主题单元“玉之美”,初探古玉之隽美;“礼之玉”,略窥玉礼之源流。礼在庙堂,亦在平常,春节,走进良渚博物院,在行礼奏乐中聆听玉磬,感受礼乐文化中的玉。
年画里的中国
地点:广东省博物馆
时间:2023年1月10日—2023年3月29日
朱仙镇木版年画、杨柳青木版年画、桃花坞木版年画、凤翔木版年画……年画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产物,在民间沃土上繁衍流行了千余年,是中国社会变迁史的缩影,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民俗百态的画卷,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,传递着浓烈的民俗和乡土韵味。
2023年1月,《秦琼敬德》《灶王对》《九九消寒图》《增福财神》等主题的300余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年画藏品走出当地的博物馆、美术馆,云集广东省博物馆,观众可以通过观赏年画,参悟自然四时风物、洞悉天地智慧,感神话之奇、体历史之重、品戏曲之妙,在团圆的温情和迎新的慰藉中祈求新的一年如意顺遂,为新年讨个好彩头。
“影戏人间:陕西非遗皮影展”
地点: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
时间:2023年1月—2023年3月
"一口叙说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"。戏曲久经不衰,年俗看戏是人们民俗情趣的娱乐方式之一。皮影戏亦称"影戏",集美术造型、文学剧本、音乐唱腔、表演技艺于一体,经过长期发展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体系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成就,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、岁时节令、信仰习俗等方面密切相关,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、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。
此次展览包括“影迹循踪”“妆染簇镂”“腾挪吟唱”“文彩精华”“光影流传”五个单元,共展出陕西非遗皮影相关展品约200件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影戏人间以其独特的内容语言、鲜明的表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民俗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。在春节这一浓郁的传统民俗下,用一张皮影戏说年味儿里的生活百态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